在考虑购买特斯拉Model Y之前,我曾对一个重要问题感到困惑:为什么大家经常批评Model的体验不如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,但其销量却一直居高不下?这似乎构成一个巨大的悖论。在今天的文章中,我将从五个不同的角度探讨这款车的使用体验,包括版本选择、外观、驾驶感受、舒适度以及智能应用。

版本选择
在选择标准版还是长续航版时,经过我使用半年的体验,我想给大家一些建议。如果你没有经常进行特别高频率的长途驾驶,我会优先建议选择标准版。我购买的是长续航版,在购车前像许多同学一样,我有一些续航焦虑,觉得标准续航版肯定不够用。所以最后我选择了长续航版,结果除了多花了几千块钱,每天携带着一个几乎用不完的大电池在城市里漫游,对我唯一的帮助就是能稍微降低一些充电的频率。然而,你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。省下来的这些钱,可以充多少次电了。所以如果我能再选择一次,我会选择标准版。
补充一下关于续航的说明,我的这辆长续航版充到90%,大概可以行驶470公里左右。当然,如果你打开空调,会有不同程度的续航衰减,但总体来说,特斯拉的续航预估非常准确。我可以负责任地说,完全没有续航焦虑,你可以放心大胆地开。

外观
很多人都说Model就像是一个行走的大鼠标,但我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,我真的发自内心地觉得它很漂亮。Model Y的内饰设计,很多人说是毛坯,但我不这么认为。我认为除了水杯槽没有给限位器之外,其他环节的设计都是简洁而美观的。当然,审美是主观的,作为车主,我是很喜欢的。
选择白色内饰之前,我其实特别纠结担心容易变色。使用半年以后发现还好,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主驾座椅侧面有一些纹路,但是完全不用焦虑,日常根本就不会注意到。你只需把握住一个原则:别穿牛仔裤和牛仔服,其他随便使用。白色就好像是一个太空座舱,充满科技感。很多用户担心白色内饰的面板是否会反光,然后影响后视镜的使用。我的结论是完全不会影响。如果你喜欢黑色,就选择黑色。
至于20寸轮毂选装,非常好看,颜值满意,但确实没有带来其他的附加价值。这个部分我觉得19寸轮毂也不错,也很好看,续航更长,还剩8000车漆。我选择白色简直是完美,就是又好看又耐脏。买回来半年,我总共就洗过三次车。每次想洗车的时候都特别纠结,觉得洗车是一种浪费。
驾驶感受
特斯拉的驾驶感受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:名不虚传。加速踏板是我最喜欢的部分,在标准动能回收模式下,加速时踩下踏板,减速时抬起,停车时踩刹车。这对于许多传统油车车主可能需要适应,但我却非常喜欢,因为这个踏板给了我对车辆非常强的掌控感。每一次踩下和抬起都对应着车速的精准变化,微调踩踏力度能够得到非常准确的反馈。这在两个日常场景中帮助最大:路口转弯和缓行路段。在路口转弯时,我只需轻轻抬脚,车辆减速,然后打方向盘,就能非常丝滑的过弯道。在缓行路段,动能回收让我只需一只脚就能实现对车辆的精准控制。至于刹车,脚感同样出色,线性感十足,没有刹车点头的情况。
至于低动能回收模式,仍然有一些减速效果,只能没有那么强。实际测试:在标准动能回收模式下,从50公里/小时时速松开加速踏板,降低到10公里/小时的时速,花费了六秒钟。而在低动能回收模式下,需要12秒钟。在低动能回收模式下,明显感受到对车辆的掌控能力减弱,需要换踏板踩刹车才能安全过弯,需要来回切换脚来缓行跟车。因此,日常我自己开,我还是会选择标准动能回收,但如果给我爸妈开,可能会优先选择低动能回收模式。这两种模式其实没有绝对的优劣,只是适应不同的用户。
接下来,说一下方向盘。特斯拉的方向盘是单圈方向盘,每旋转一个角度,车辆都会对应指向唯一一个角度,非常精准。单圈方向盘的优点是在回转时不容易记混圈数。Model Y的转弯半径比较大,在狭窄停车场和路口掉头等场景中,感觉车辆好像泰坦尼克号发现冰山后打满舵,但生生转不过来,有一些不便。
在驾驶Model Y时,我还喜欢的一个特点是它的视野。由于坐姿较高,再加上车头的下倾角度,我在日常驾驶时几乎看不到车头,就好像开着一辆平头卡车,视野非常开阔。
如果要说在驾驶上有哪个方面体验比较差的,那就是减震。在购车前,朋友提醒我Model Y的颠簸感较强,实际提车后感觉确实如他所说,正常路面驾驶还好,能感受到路感非常清晰,但有时感觉好像穿袜子在板油马路上狂奔。我知道有很多用户喜欢这种偏运动的调教风格,但如果你更喜欢舒适风格,那么对Model Y的减震要有充分的心理预期。

舒适度
当初我选择Model Y而非Model 3,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宽敞空间。无论是头顶空间还是腿部空间,Model Y都更加舒适和宽敞。通过比较Model Y和Model 3的二排座位空间,二排座椅距离前座座椅的空间上,Model Y大约比Model 3多了三到四厘米,而在脚部空间上,Model Y似乎比Model 3多了六厘米左右。此外,Model Y允许脚部伸展到前座座椅下方,而Model 3则被限制在一定的空间内。考虑到天窗更高的隆起,Model Y的头部空间要高出很多。如果你的用车需求更偏向家用,特别是需要乘坐超过两人,那么Model Y确实比Model 3更适合一些。
在噪音方面,Model Y与其他车型相当。在通过同一段隧道时,关闭车窗后,Model Y的噪音大约在63左右,而同样的场景下理想L8的噪音大约是58。尽管在舒适体验上Model Y表现普通,但有一个优点是空间大。Model Y的储物空间非常夸张,有一个超大的前储物箱,20寸的行李箱放在前备箱中没有任何压力。而后备箱的储物空间更是超级大,除了日常储物,底部还有一个超大的凹槽,从某种程度上说,我认为Model Y已经算得上是一辆小型货车。我看到很多车主用它拉年货、拉家具、拉水泥等。我认为Model Y有可能在一季度成为全球最畅销的车型,并且能够在销量上长期压制Model 3,主要得益于其宽敞的空间和超大的存储。尽管它可能原本并不是定位为家庭用车,但由于其宽敞的空间属性,为许多家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。
智能应用
特斯拉的大多数车机交互都集中在中控屏幕上,搭载着游戏主机级别的芯片,保证了流畅顺滑的使用体验。你可以在屏幕上浏览文章、打游戏、听音乐,甚至使用Apple Music和小程序,满足你对车载大屏的各种需求。然而,遗憾的是,它不支持360度全景影像。现在的Model Y可以实现倒车和车头提示,包括右前方的距离检测,通过能量线来预警碰撞。这使得日常倒车入库、侧方停车以及狭窄多段掉头等操作变得轻松。然而,缺陷是只能监测相对较大的障碍物,而对于地面上的停车线和路边的小障碍物,比如马路牙子,无法进行有效检测,这就造成非常容易刮轮毂,这是特斯拉车主内心深处的一个痛点。
特斯拉的导航系统表现不尽人意,我认为有如此大而美观的屏幕,却无法满足导航需求,需要使用手机进行导航,这着实令人难受。
我购买的Model Y没有选择完全自动驾驶,主要有三个原因:第一价格较高,约6万元;第二在二手车售卖时,购买自动驾驶并不会增加车辆的价值;第三完全自动驾驶在中国尚未正式上线,无法体验到完整的智能驾驶。特斯拉的魅力可能有一半来自于完全自动驾驶,因此我的感受是在体验上,特斯拉并不如一些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型。然而,在技术方面,Model 3和Model Y并没有落后,它们的定位是基础车型,专注于提供良好的驾驶体验,降低成本,推动新能源车的普及。
Model Y的辅助驾驶功能免费使用,大多数车主认为它足够满足需求。在拥堵路段,辅助驾驶可以实现自动跟车;在封闭路段,它也能够自动加速减速。然而,它不能通过打转向灯进行变道,如果需要这一功能,则需要额外支付3万元。此外,特斯拉的驾驶体验被认为是冷冰冰的机器,例如在过弯时不减速,可能让驾驶者感到紧张。总体而言,Model Y的体验是实在而省心的,虽然在某些领域的体验并不是最佳,但整体而言,技术表现强劲,没有太多的小毛病,日常使用十分方便,让人感到特别省心、简单。
让我们重新审视一开始的问题:特斯拉在一些方面明显不如中国品牌新能源车型,但为何在销量上一直领先呢?我认为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品牌。或许有人和我有一样的感觉,试驾过一些新能源车型,感觉不错,但却不敢购买,担心品牌可能会出现问题。你可以想象,花费5000块钱购买一部手机,结果第二天制造商破产了,你可能咬咬牙也能接受,但如果汽车制造商破产了,不仅软件升级和售后服务受到影响,二手车的价值也将受到巨大打击。特斯拉自2011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,通过12年的发展积累了强大的品牌声誉,左右了许多消费者的购车决策。虽然Model Y可能并非同价位下最舒适、最豪华的车型,但其稳定扎实的表现符合用户的购车期望,同时也没有额外对品牌的担忧。我最期待的是完全自动驾驶的上线,随着数据中心在中国的建设,通过相关监管机构的监督,到那时Model Y应该能够达到一个完全成熟的状态。